首页

苏曼女王在线

时间:2025-05-23 21:55:03 作者:青鄂两地民建携手开启青海国家公园主题公益嘉年华 浏览量:24231

  中新网九江12月8日电 题:鄱阳湖畔的“观鸟导游”

  作者 朱莹 吴敏

  大雪时节,晨曦初照,鄱阳湖湿地薄雾缭绕,红黄相间的水杉林高低错落,蓼子花、草海交织其间,远处不断传来鸟鸣声,数十只候鸟栖息、觅食、飞翔。

  “右前方的农田里,有几只白头鹤,快拍!”在鄱阳湖畔的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镇,余鹏海举起望远镜观察片刻后,指着不远处的农田说。

  闻言,来自新加坡的观鸟爱好者黄俊祥、刘伟豪架起长焦镜头,对准几只白头鹤,拉近对焦、按下快门。随后,黄俊祥难掩兴奋地展示,“太幸运了,旅程最后一天,拍到了白头鹤一家四口!”

12月6日,鄱阳湖畔的江西省共青城市江益镇圩堤上,余鹏海(右一)带领来自新加坡的观鸟爱好者黄俊祥、刘伟豪拍摄候鸟。吴敏 摄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全球95%以上的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保护区内越冬。

  今年40岁的余鹏海是一名职业“观鸟导游”。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候鸟季,他带领海内外游客在鄱阳湖观鸟、拍鸟,目前共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鸟爱好者。在他的带领下,海内外游客认识、欣赏到了许多中国特有鸟类。

  “中国是全球观鸟热门国家,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拍鸟,鄱阳湖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在‘鸟哥’(余鹏海)的带领下,环鄱阳湖八天,我们的‘目标鸟’全部拍摄完成,甚至还有意外之喜,拍摄到了江豚。”刘伟豪说。

  “观鸟导游”在中国是新兴职业。余鹏海告诉记者,目前职业“鸟导”不足20人,“‘鸟导’不仅要带领游客找到目标鸟群,更要对各种鸟类形态特征、栖息习性等了如指掌。”

12月6日,余鹏海在鄱阳湖畔通过望远镜寻找候鸟。吴敏 摄

  “听声辨鸟、见羽知禽”,带领游客观鸟近20年,余鹏海练就了一身“绝技”,“在接待今年首批游客之前,我环鄱阳湖侦察了三次,手机里存有一千多种鸟的叫声。”

  在黄俊祥看来,“观鸟导游”不仅给鸟类拍摄、研究提供很大帮助,还能帮助游客了解当地人文风俗,带动更多人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已经预约了明年夏候鸟的拍摄。”

  余鹏海见证了鄱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十几年前,千米外才能看见候鸟,且候鸟警惕性极强,现在距离几十米就能拍摄到,“越来越多鸟类爱好者慕名而来,我的预约游客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底。”

  观鸟的小众群体正呈现出大众化趋势。《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大陆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已超34万人,5年来净增20万人。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余志标介绍,随着观鸟旅游兴起,鄱阳湖成为热门观鸟地,职业“鸟导”除了带领游客观鸟、拍鸟外,还需提醒、制止游客不规范行为,如破坏鸟类栖地环境、抛食引诱等,“未来我们将培育专业‘鸟导’队伍,探索观鸟导游资格认证制度,壮大观鸟产业。”

  如今,鄱阳湖畔处处建起了观鸟驿站,开发设计了观鸟线路,观鸟经济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诸多方面消费。

  当日下午,送走黄俊祥等人后,余鹏海马不停蹄接待下一批游客,他脖子上挂着望远镜、带上游客,去郊野、湖区、农田,寻找、等候、观察、记录。(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红色暴雨警告生效 香港4日下午所有学校停课

一名金店店员向中新财经表示,最近店内最畅销的是龙元素的转运珠,也有人选择“桃花”等情人节相关的饰品。“桃花的吊坠已经卖断货了,还有一些龙元素转运珠缺货。”

受天气影响 北京市郊铁路部分列车临时停运

续航方面,iQOO Neo10系列搭载蓝海续航系统,拥有第三代硅碳负极材料的等效6100mAh蓝海电池,借助120W 超快闪充,仅需15分钟即可从1%充至50%。Neo10系列支持机身和充电套装“双百瓦”充电协议,还支持低温直驱供电。值得一提的是,Neo10系列的电池比上代大幅增加940mAh,但机身依然薄至7.99mm,重量轻至199g。

(两会速递)台盟中央副主席符之冠:探索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新路

报道援引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发言称,需要对环境持续恶化及气候变化保持警惕。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对沙尘暴产生影响。

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

“元宵节就要到了,二二四团很多连队都在我这里订做了龙、元宝等造型的花灯。”二二四团七连职工宋玉22日告诉记者,以前是用红柳枝条做花灯骨架,后来又用竹子,再到近几年的钢筋,做花灯的材料不断变化折射出的是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民建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风险管理能力是保险行业转型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我们为超过60家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经验来看,风险管理能力能够保障和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健发展。未来,无论从监管要求的角度,还是从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角度,中国保险行业仍需在风险合规管理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